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帮学生种下一粒热爱生活的种子,瞧这个会打毛

来源:种子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上织物均出自焦冰之手 楚天都市报记者 夏雨 小时候,焦冰看妈妈拆旧毛衣,妈妈把毛线一圈圈绕到倒放的方凳四脚上,然后把扁环状的毛线圈放进开水里烫直。毛线晾干后,焦冰帮

以上织物均出自焦冰之手

楚天都市报记者 夏雨

小时候,焦冰看妈妈拆旧毛衣,妈妈把毛线一圈圈绕到倒放的方凳四脚上,然后把扁环状的毛线圈放进开水里烫直。毛线晾干后,焦冰帮着妈妈再把它们绕成毛线团。

30多年后,当年帮妈妈缠毛线的焦冰长大了,成了年轻人中,为数不多的会打毛衣的人。她把一根毛线轻轻绕在右手微微跷起的小拇指上,左右手各拿一根棒针,一会儿向上挑,一会儿向下挑,一排排毛线便规规矩矩地成型。

焦冰

80后焦冰是武昌理工学院建筑系教师,“继承姥姥、妈妈的传统”,她为两个女儿编织毛衣、玩偶,更利用课后时间,免费组织第二课堂“编织课堂”,教自己的00后女学生、男学生织毛衣。她的学生胡孝琪说:“一遍遍熟能生巧后,看到自己编织出来的小物,很有成就感。也许这个时代缺少这种慢的东西,而每一件织物都饱含深情。”

才能 靠自己挖掘创造

在无数人心中,织毛衣是老阿姨的专属爱好和技能。数九寒冬,有人在朋友圈晒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妈妈辈的手工毛衣后,引发众多评论:新一代人会织毛衣的很少了,以后我们的孩子恐怕穿不上“妈妈牌毛衣了”。

但焦冰为什么会想学编织?

“主要还是受到我妈妈的影响,小时候帮妈妈绕线团,家里的姐姐妹妹也都有姥姥织的毛衣和玩偶。”焦冰说。

前晚,在南湖的一家咖啡馆,焦冰带来了自己的11支钩针和49支棒针,向记者介绍道:“一根针搭配一根线,就能千变万化,有无限种可能。”在别人眼中平凡无奇的两根木棍,在焦冰眼中“哇,太好看了”,她对装针的配套小布袋也都爱不释手,还曾为一套纯手工红木棒针等了足足九个月。

2016年,零基础的焦冰买来编织教程书自学,从一张直径六厘米的蕾丝片勾起,到后来参加专业编织课堂、慢慢提升编织技能,现在,女儿的毛衣、妈妈的帽子、女儿玩偶的披肩,以及不少大小物件,都由她亲手制作。

她把自己编织的成品放到微博或朋友圈,很多人都羡慕她的时间似乎用不完,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其实,接受记者采访的深夜10时许,她还不停地接到工作相关的微信提示,“我想要做的事,必须去试试。这些都是用业余时间去完成的。我曾经断断续续熬了几个月的晚上,给表妹做一张毛毯。”只有晚上,待工作忙完,孩子们都睡下,焦冰才有她的专属时间。

很多人问焦冰“怎么做到这么厉害的?”焦冰用喜欢的一句台词回应,来自日剧《Legal High》:“才能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靠自己挖掘创造的。我也不是什么天才,只是比任何人都拼命,才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等我回头一看,背后一个身影也没有,那帮懒惰的人在山脚叫着,谁叫那家伙是天才呢?”

兴趣 对人生来说挺重要

去年8月,在杭州的淘宝造物节现场,一位老奶奶拿自己织了20多天的毛衣,“以物换物”为老伴换来一双潮鞋,腼腆的爷爷难掩喜悦,围观者动容。一件手作而非流水线作业的毛线制品总会让人倍感温暖。

小时候焦冰穿妈妈打的毛衣,现在学会编织的她也为妈妈钩了羊毛绞花帽子和披肩。尽管上一辈人含蓄,很少直言“喜欢”,但焦冰看得出来妈妈对物件的喜爱,“因为她经常穿戴。”

“在编织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意都编织在这一针一线里面了。除非专门以此为生计,才能用金钱去衡量它。”焦冰说。

“找到自己的兴趣并认真地对待它,对人生来说是挺重要的一件事。”两三年前,焦冰利用课余时间拓展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每个星期五,有时下午三点钟开始,有时五点多钟开始,一直上到晚上七八点钟。因为会错过教职工校车,我老公就开车把两个孩子带到学校食堂这边等我下课,再一起吃饭回家。教授建筑类课程的老师很多,教授编织的老师也有,但是在大学校园教授学生编织课的老师好像就少见了。”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zonghexinwen/2021/0208/832.html



上一篇:一年卖出100亿元!这些小吃背后还有一粒种子的
下一篇:不用种子,切下的菜根放盆里,阳台长满小绿苗

种子科技投稿 | 种子科技编辑部| 种子科技版面费 | 种子科技论文发表 | 种子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种子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