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在青年学生心中播撒热爱农业的种子

来源:种子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月31日,《大众日报》刊发题为《一堂课,他们让学生从中学听到了大学,只为--播撒热爱农业的种子》通讯报道,详细介绍山东农业大学创新方式、搭建平台,在青年学生心中埋下热

1月31日,《大众日报》刊发题为《一堂课,他们让学生从中学听到了大学,只为--播撒热爱农业的种子》通讯报道,详细介绍山东农业大学创新方式、搭建平台,在青年学生心中埋下热爱农业、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精神种子”的特色做法。

全文如下:

一堂课,他们让学生从中学听到了大学,

只为--播撒热爱农业的种子

记者 王桂利 通讯员 王静

院士走进中学课堂,和中学生们一起探讨现代农业发展前景,那是怎样一番场景?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王发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三年前的情景:“那天老师下通知,说有位农大87岁的老专家来学校作讲座,校长一介绍才知道是第一位果树专业的院士。”他激动地回忆,“那么高高在上的一个‘大人物’竟然亲切地和我们聊了两个小时,给我们说农村现状、谈农民增收、讲农业发展,让农村出身的我对学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2015年3月31日的下午,山东农业大学在泰安一中挂牌成立优秀生源基地。仪式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教授作了一场农业科普报告,结合自己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他希望学生们学会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勉励大家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就是在那场科普讲座上,被点燃兴趣和梦想的王发朕将农学锁定为自己的报考专业,后来如愿到了山东农大。

“一堂课,我从中学听到了大学,太幸运了。”王发朕告诉记者,2017年9月入学以来,有两次聆听束院士讲座的宝贵机会,院士的精神始终激励他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因为一位老师的一场科普讲座而走进山东农业大学的,并非王发朕一个人。在山东农大,由校领导、院领导、专家教授、青年教师、辅导员等组成的科普志愿宣讲团,走进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中学接力讲科普,在青年学生中播散热爱农业的种子。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人才,学校教育要从选择的源头就在学生心中埋下热爱农业、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种子”。“培养学农务农的大学生是农业高校的使命担当。”他说。

当社会上一度产生农学学科报考“遇冷”时,山东农业大学却让众人眼中涉农的“最苦学科”成为“最有用学科”,受到学生们的追捧。

“桑亚林老师给我们讲基因工程、生态建设、材料科学、园林规划设计,讲林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我听了很受触动。”来自威海三中、2018级林学专业的夏宝杰说。

桑亚林是山东农大林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多次参与威海地区高中的科普宣讲。“如果我们作农业研究的人都不走出去宣讲农业的重要性,那学生和家长们更没机会了解了。”他说,将农科知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出来,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对农科的兴趣,在全社会范围内撒下热爱农业的种子。

和桑亚林一样,学校农学院的李耕老师已经在烟台地区多所高中作过农科类的科普宣讲。“李老师很幽默,能把看似离孩子很远的大道理讲得很生动,不光学生听后对农科类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连我听了都觉得新鲜,和我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在龙口一中听完讲座,现场一位高一学生的家长说。

“我始终觉得,更多的中学生因为没有太多机会去认识农学甚至农科类专业,他们对‘农’仍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中。学校组织我们作一些这样的科普宣讲,从小处讲是为学生普及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科学观念,从大处讲就是为乡村振兴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李耕说。

武城县第二中学副校长尹卓今表示,山东农大的专家教授主动对接中学,让高中学生感受“原汁原味”又接地气的学科、专业知识,这种机会很宝贵,而且意义深远。不仅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学科专业认知方式,更能够近距离感受大师、专家们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规划人生。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zonghexinwen/2020/1023/717.html



上一篇:为什么现在一些蔬菜种子标有“不得留种”的字
下一篇: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青岛推进籽粒机械收获,

种子科技投稿 | 种子科技编辑部| 种子科技版面费 | 种子科技论文发表 | 种子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种子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