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端蔬菜种子市场,为何被“洋种子”抢占?

来源:种子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公斤日本产甘蓝种子卖到6800元、一粒进口番茄种子售价15元、胡萝卜种子则卖到每罐1.2万元…… 这些“洋种子”价格几乎是同类国产种子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令人咂舌。 很多人或

一公斤日本产甘蓝种子卖到6800元、一粒进口番茄种子售价15元、胡萝卜种子则卖到每罐1.2万元……

这些“洋种子”价格几乎是同类国产种子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令人咂舌。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

发展势头迅猛的大棚蔬菜产业有个致命“软肋”:高端蔬菜种子市场被外国公司占据。

“洋种子”盘踞高端蔬菜市场

山东寿光是全国最大的大棚蔬菜基地,以反季设施蔬菜种植为主,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荷兰兰辛格兰、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并称“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几乎一户普通菜农就管理一两个大棚。

美国孟山都、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等国际知名种子公司都在寿光设有分公司或建有研发中心。

在寿光,国产种子在大田作物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难以走进大棚。

据统计,目前“洋种子”仍占据寿光35%的份额,在高端品种中份额更大,有的甚至垄断。

据了解,“迎风”是日本越冬甘蓝的一个品种,能把甘蓝在田时间延迟一个月,就是1~4月的整个冬季都能结球,并且卖相好,商品性极佳。

目前“迎风”占据了这一茬口60%的市场份额,一公斤种子卖到6800元。

事实上,寿光市场上天价种子并不少见:海泽拉的“夏日阳光”樱桃番茄种子售价每粒15元,SAKATA的316胡萝卜种子卖到每罐1.2万元,瑞克斯旺的茄子种子接近每袋2000元。

种子卖出了黄金价。

偏爱“洋种子”实属无奈

如此高的定价,为什么菜农会买账?

对于大多数菜农来讲,虽然“洋种子”价格偏高,但扣除成本后的种植利润仍比廉价的国产种子高很多,还是会选择购买种植。

据了解,“洋种子”获胜的关键在于具有无可替代的高质量优势。

由于大棚蔬菜各方面投入较高,一旦种植过程中出现问题收成不好,菜农可能这一季都要血本无归。

大棚蔬菜多为反季,对种子的抗病性、越冬能力要求很高,为了求稳,许多菜农还是选择跨国公司的“洋种子”。

除了质量,服务上的差距也是诸多经销商选择“洋种子”的原因。

据山东寿光种子经销商刘山介绍,像先正达、海泽拉、瑞克斯旺等公司,一般都有专门的技术服务全程跟踪,万一有问题会随叫随到。

科研投入不足是“硬伤”

长期以来,中国种业育种创新的重心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等审定作物上,对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甜菜、向日葵、菠菜、胡萝卜、青花菜、洋葱等作物育种创新存在短板,种子严重依赖进口。

同时,中国蔬菜育种机构研究不均衡,据统计,从事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育种工作的单位比较多,黄瓜、西瓜、甜瓜等瓜类蔬菜次之,从事菠菜、芹菜、莴苣、芥菜、菜薹(心)、菜用大豆等特色蔬菜作物育种工作的单位少,仅有1~3个。

种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主要限制因素在于研发投入低。跨国公司动辄每年10%、10亿美元以上的研发投入相比,国内企业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数据积累是一大短板

国内外种企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产品质量、服务上的差异直接看得到,还有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数据就是一类。蔬菜种子品种繁多,国外很多种企的种质积累达百年。

通过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分析,基因型跟环境的关系清清楚楚,基因预测很准确。

国内种企在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生物育种等方面的瓶颈不是三五年就能突破的。

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博士也认为,从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建立数据库的意义是重大的。

常规育种一般需要8~10年,通过田间试验选择优良品种;

进入精准育种时代,除了常规育种技术以外,还需要分子标记、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技术,把过去单一的研发功能变成多功能研发平台,育种的精确度会大大提高,育种时间可以减少5~8年。

据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统计,目前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拥有200种作物41万份种质信息,主要作物栽培品种基本收集齐全。

但是,目前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率仅为3%~5%,有效利用率仅为2.5%~3.0%。

即便如此,种质资源储备和利用也只局限于国家层次的一些研究机构,种企的利用相当少。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zonghexinwen/2020/1010/671.html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考虑建设国家级大豆种子生产基地
下一篇:园博科普 | 巧辨果实与种子 创作种子标本 感受自

种子科技投稿 | 种子科技编辑部| 种子科技版面费 | 种子科技论文发表 | 种子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种子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