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子科技》栏目设置[05/29]
- · 《种子科技》收稿方向[05/29]
- · 《种子科技》投稿方式[05/29]
- · 《种子科技》征稿要求[05/29]
- · 《种子科技》刊物宗旨[05/29]
青春的种子在基层实践中发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政府组织办结束近两个月的暑期实习,有感于家乡老党员扎根基层的事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三学生黄家鑫萌生了入党的想法。开学前,这名95后主动向学院党
在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政府组织办结束近两个月的暑期实习,有感于家乡老党员扎根基层的事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三学生黄家鑫萌生了入党的想法。开学前,这名95后主动向学院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次特别的社会实践,让这群95后、00后大学生重塑个人成长新视角。
今年暑期,有不少湖北籍在校大学生因疫情阻隔在家,往年正常开展的社会实践受到影响。
时刻心系青年、心向青年,是共青团职责所在。7月以来,团湖北省委围绕上级部署并结合省情,联合省文明办、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扶贫办等单位启动湖北省2020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面向全国高校选拔湖北籍在读大学生,采取“实习实训”方式,到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兼任基层工作助理,参与为期1年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寒暑假到岗,其他时间线上开展。
为退休村干部发放津贴、给感染新冠肺炎的群众送补助、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会……这个暑期,黄家鑫顶着高温跑遍了家乡周边6个村子。
“一位退休的老村干部已经65岁了,仍然心系村子发展,就村里年轻干部培养和村民增收谈了很多建议,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对百姓的初心。”黄家鑫说,以前觉得“为人民服务”有些空泛,但这次实践后,打心眼里敬佩共产党员。
这个暑假,在湖北各地的返乡大学生运用所学所长参与家乡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出青春智慧和青年力量。
在仙桃,团市委联合市人社局组织62名95后、00后大学生,奔赴38个街道参与基层治理。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二学生邹婉频,在胡场镇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协助工作。
协助撰写“创文”工作方案、第一次系统了解家乡人文风貌,这个19岁的姑娘感受到基层治理的艰辛与光荣。“讲文明树新风要靠每一个人努力,这很漫长,但能迎来焕然一新,一切都值得。”邹婉频计划,毕业后报考家乡公务员。“这里需要我们奉献光和热。”她说。
眼瞅着家乡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家住汉阳区的王昱杰,看到校团委的实践活动招募令后,主动报名加入大桥社区一带约4公里长的堤坝巡守中,提醒江边行人注意安全,劝阻青少年下江戏水。
值守长江大堤20多天来,这位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一学生更理解了坚持和责任,“一想到小小的巡江能为孩子们构筑一道生命防护墙,心中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通过团南漳县委微信公众平台,武汉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邓畯心报名参加了当地留守儿童支教活动。她与6名老师一起,在九集镇文化站开设了画画、地理、历史、英语等课程,有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
“我负责教一到六年级的美术课。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在教学中更会注意给他们多一份关爱。”邓畯心说,“返家乡”社会实践增强了归属感,也锻炼了个人管理和交际能力。
在宜都市王家畈镇古水坪村,22岁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三学生施露萌在镇团委的支持下,召集村子里的10名大学生成立了古水坪村“曙之光”支教队。
他们协调村民服务中心,腾出一间教室,为家乡的40名中小学生提供爱心支教,辅导语文、数学和英语,还教他们唱歌、舞蹈。
“大家对家乡发展充满期待。”团宜都市委书记吕俊杰介绍,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当地吸引到400余名宜都籍在读大学生参与。
团湖北省委学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实践设置了基层党建、扶贫助困、普法宣传、基层治理、青少年服务五大类岗位,县区团委和高校团委同时发动报名,以属地单位需求为核心,“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就近就便开展工作”。
上岗之前,团湖北省委邀请来自江岸区西马司法所、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武昌区卫生健康局等单位的专家,开展在线培训、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
团湖北省委还协调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实践大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配置返家乡工作包,并争取人社部门将实践项目纳入“我选湖北”计划,按照相关规定对入选大学生线下实习实训给予每月不低于500元的补贴。学校团委协调将“返家乡”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范围。
两个月来,先后有4118名大学生参与其中,覆盖除神农架林区以外的湖北所有市州、93个县市区,直接服务于417个乡镇247个街道的社会治理中。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zonghexinwen/2020/092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