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科技种子播撒希望!国家科技奖种进宁阳试验田

来源:种子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八月份高温多雨,是四倍体泡桐生长的关键时期。王迎像往年一样 , 钻进宁阳经济开发区大周村的四倍体泡桐育苗基地,查看泡桐的长势情况。 高温下户外作业,汗水浸透了衣背。今年

八月份高温多雨,是四倍体泡桐生长的关键时期。王迎像往年一样 , 钻进宁阳经济开发区大周村的四倍体泡桐育苗基地,查看泡桐的长势情况。

高温下户外作业,汗水浸透了衣背。今年是王迎来宁阳科技扶贫的第五个年头,先后帮助东疏镇潘茂村等 7 个贫困村走上致富路,创立了"当年栽植、当年销售、当年脱贫"的科技扶贫新模式。

"这是去年底埋下的种根,今年都窜到了 5 米高,王教授给村里带来了'神奇的树'!"大周村村民秦传河说。大家熟悉的王教授,正是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王迎,在村里,他有另一个身份:科技特派员。

谈起当科技特派员的初衷,王迎脸上满是自豪。由他参与的《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成果获得了 2015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 年 1 月,王迎作为获奖者代表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科研人员寄予厚望,王迎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他看来,论文要写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科研成果要种在农村沃土里。如何实现"国家科技奖"成果在乡村转化落地、把科技的希望种到农民心里,激发了王迎干事创业的热情。此时,泰安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王迎正式加入了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队伍。

2016 年春,踌躇满志的王迎来到"新战场"东疏镇潘茂村,此时的田间地头已尽是青青麦苗。让农民除掉麦苗,种上不熟悉的泡桐,哪怕是"高科技品种",他们也一万个不情愿。

"种的东西能卖了吗?""这值多少钱?""种得麻烦吗?"村民的种种担忧和顾虑让初来乍到的王迎屡屡碰壁。

"农民种粮食不容易,让他们不折本才能起到示范效果。"作为林业科研战线的老兵,王迎对自己的科技成果四倍体泡桐有信心、对带领群众致富有底气,决定发展 10 亩地先试验后推广,并保证每亩产出 4000 元以上,收益不够自掏腰包给农民补贴。这时候的王迎,心里有底,但也做好了"兜底"的准备。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王迎盯上种植、浇水、施肥、打杈的各个环节,通过面对面讲解、传授新技术,让农民逐渐愿意接受新事物,增强农民致富本领。这一年的四倍体泡桐尤其"争气",每亩平均纯收入 6000 元以上,保证了"试验"效果,"当年栽植、当年销售、当年脱贫"的目标初步达成。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接科技创新,一头连接生产实践,通过'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服务模式,为农村引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提升农民运用技能脱贫增收的能力,真正把科技创新的动能注入田间地头。"宁阳县科技局局长刘钦虎说。王迎科技扶贫的新模式得到了山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与大力推广,目前全省 16 个市 32 个县(市、区)新建四倍体泡苗木培育和试验示范基地 45 处,规模达 3250 亩,数量达到 92 万株,带动了 800 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9 年底,王迎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

东西好不好,农民说了算。"新品种根系好,长得快,收益可观。" 2018 年春天,家住磁窑镇枣庄村的贫困户范兆友从亲戚那听说后,通过实地考察,从东疏镇潘茂村自发引种 1200 条四倍体泡桐种根,当年长成的苗木平均达到 6 米高、6 厘米粗,每年每亩纯收入一万元。范兆友脱贫致富吸引了附近十几户村民自发引种达到 40 多亩,数量 2 万多株。新品种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让农民从不情愿地种到自发扩大种植规模,从最初几百棵发展到几千棵、几万棵,泡桐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

"四倍体泡桐产业化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把育苗、造林、加工做成完整的产业链,国家储备林造林需要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将带来无限的光明前景。农民只要种出来,符合造林需要的规格,我们就有办法让它销出去。"谈及今后发展,王迎信心满满。

如今,众多像王迎一样的科技特派员,告别城市躬耕乡野,播撒科技的种子,当起农民致富的帮手和高参,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品种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给齐鲁大地这片绿色田野增添了丰收的希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zonghexinwen/2020/0811/492.html



上一篇:推进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亚盛集团拟设立种子公司
下一篇:【校园风采】播撒梦想的种子,河源福彩夏令营

种子科技投稿 | 种子科技编辑部| 种子科技版面费 | 种子科技论文发表 | 种子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种子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