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子科技》刊物宗旨[05/29]
- · 《种子科技》征稿要求[05/29]
- · 《种子科技》投稿方式[05/29]
- · 《种子科技》收稿方向[05/29]
- · 《种子科技》栏目设置[05/29]
“三峡种子基金”已借款7600户村民,惠及3.5万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牛江溶 商艳光 四川在线记者 李欣忆 五月川南,农事进入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的繁忙期。宜宾市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属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是水电移民重点区域
牛江溶 商艳光 四川在线记者 李欣忆
五月川南,农事进入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的繁忙期。宜宾市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属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区,是水电移民重点区域。贫困和移民交织,如何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三峡集团近年来不断探索精准帮扶举措。
为助力金沙江下游库区脱贫攻坚,推动库区移民后续发展,支持移民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2017年三峡集团正式设立“三峡种子基金”。经过三年探索,“小种子”迅速成长,撑起金沙江下游库区产业扶贫的绿荫。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让三峡帮扶“小种子”跑出产业帮扶“加速度”?“三峡种子基金”又面临新的考验。
汐爱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养殖初具规模
“三峡种子基金”发挥了什么作用?
5月11日,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龙口村村民苟光莉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蛋鸡养殖场忙碌着。两年前,她借用“三峡种子基金”10万元,成立了汐爱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起两个大型蛋鸡养殖场,每天产蛋近4万枚,年产值400万元以上,纯收入超过50万元。两年时间,不仅苟光莉一家富了,合作社每年还给80多户贫困户分红(每户最少500元),吸纳附近移民及贫困户到鸡场务工。
“借款速度很快,流程简单,利息还很低。”苟光莉说,作为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想发展产业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三峡种子基金”就像及时雨,给了他们切实的帮助。
“发展短、平、快的产业,让资金不断流转起来。”据“三峡种子基金”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苟光莉所在的龙口村为例,于2017年接受“三峡种子基金”20万元捐赠,这20万元不断在村里滚动,想发展产业的村民都可以提出借款需求,由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导的基金管理小组来决定资金投向。除扶持苟光莉的合作社10万元外,还扶持村民周小军的养鸡场10.24万元(其中0.24万元为基金增值)。这种“小额、低息、滚动”的运作方式,让“三峡种子基金”实现保值微增值和良性循环。
近年来,在基金的帮扶下,葡萄园、李子园、龙眼园、茶园观光业等种植业不断涌现,养猪场、养鸡场、肉牛场等养殖业层出不穷,制酒作坊、农家乐、乡村休闲游等加工业和服务业接踵发展,向家坝库区乡村产业方兴未艾。
紫秋葡萄成为安边镇浮冰田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村民大都是库区移民,三峡集团2016年捐赠10万元,支持发展紫秋葡萄,2018年又注入10万元。近几年,村里的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全村葡萄总产量达500余吨。由于葡萄产量大、品质好,还带动当地建了两家葡萄酒厂。宜宾市屏山县新安镇勤俭村,利用“三峡种子基金”,以“库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园,引导带动全村集中发展茵红李产业,全村茵红李种植面积达到1400亩,已投产面积年度产量达到6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50余万元,人均净收入8000元以上。
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瑞莲村“三峡种子基金”管理小组组长陈其锋介绍,为了选择好、经营好项目,村民们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考察学习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脱贫致富的内生发展动力被激活。
自2017年设立以来,“三峡种子基金”累计为宜宾市金沙江下游库区屏山县、高县、江安县、长宁县、叙州区、翠屏区、南溪区等7县(区)62个50人以上移民村捐赠1200万元。宜宾市扶贫开发协会副秘书长罗永康透露,截至目前,“三峡种子基金”资金投放率保持在90%左右,到期回收率达99.9%以上,资金平均滚动3.1次,累计滚动达3720余万元,借款7600户,每户每年增收2850元,35000余人次受益。
金源肉牛养殖合作社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下一步“三峡种子基金”如何升级?
“三峡种子基金”进入第三个年头,如何让“小种子”继续赋能,跑出“加速度”?崭新的探索正在积极推进。
5月13日-14日,全国杂交构树行业龙头企业:贵州务川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与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和移民工作办公室联合工作组一起,深入屏山县、长宁县等地,帮助当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发展新的产业。
川南金沙江下游库区以山地为主,土地贫瘠,虽然当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但土地的利用率低,单位土地价值低。有的地方前些年发展沙棘产业,但受市场影响,成片的沙棘不能带来好收入,需要寻找新产业。杂交构树工程是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推行的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也是唯一的农业产业扶贫工程。通过5年的试点推广,杂交构树组培、育苗、栽种、采收、饲料加工、养殖、销售等全产业链已打通,并形成了集中和分散两种养殖模式。下一步,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将在当地把构树产业示范基地尽快建立起来,让政府、种植户、养殖企业真正通过杂交构树全产业链发展。
从单纯给资金,到助力发展产业,再到帮扶引进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三峡种子基金”围绕土地增值、群众增收,不断扩大帮扶范围,升级帮扶内容。由于乡镇合拼等原因,新增28个50人以上的移民安置村,三峡集团对新增村设立“三峡种子基金”,再次投入帮扶资金,助力脱掉穷根,稳住成果,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三峡种子基金”利用申请便利、使用灵活、受益直接等突出优势,助力疫情影响下的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村民郭汝英是当地有名的蜂糖李树种植户,受新冠疫情影响,春种春耕的农资价格上涨,她家通过申请“三峡种子基金”,及时购买急需的特种有机肥。
“三峡种子基金”只是三峡集团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过程中,主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59亿元,通过教育、医疗、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等全方位参与川滇两省脱贫攻坚,主动帮扶库区移民脱贫致富。
【相关链接】
什么是“三峡种子基金”?
“种子基金”是宜宾市2009年创立并推行的社会扶贫项目,向贫困户、移民户发放低息贷款,帮助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基金采取“小额、低息、滚动”运作方式,实现保值微增值和良性循环。
2012年开始,三峡集团开始向“种子基金”捐赠资金,2012年—2016年,三峡集团累积捐赠资金300万元,以每个村10万元额度,共帮扶30个移民村(社区)产业发展,累计促进723户、5061名受援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三峡集团决定加大支持“种子基金”力度,在前期捐赠300万元基础上,再捐赠900万元,并正式将该基金更名为“三峡种子基金”。
“三峡种子基金”由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宜宾市扶贫开发协会与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共同管理,支持更多库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zonghexinwen/2020/052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