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子科技》栏目设置[05/29]
- · 《种子科技》收稿方向[05/29]
- · 《种子科技》投稿方式[05/29]
- · 《种子科技》征稿要求[05/29]
- · 《种子科技》刊物宗旨[05/29]
剧场,艺术与科学的实验空间从话剧《种子天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四月,复旦剧社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楷模钟扬同志事迹创作的话剧《种子天堂》在新落成的复旦相辉堂完成了首轮演出,引起业界的巨大反响,该作品同时入选了第六届中
今年四月,复旦剧社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楷模钟扬同志事迹创作的话剧《种子天堂》在新落成的复旦相辉堂完成了首轮演出,引起业界的巨大反响,该作品同时入选了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参演剧目。当曾经的中国话剧先驱复旦剧社登上修缮一新的中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礼堂之一——复旦相辉堂,并用戏剧的形式缅怀钟扬老师时,笔者意识到就复旦大学现阶段的学科构成来看,在没有艺术学院进行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境况下,立足全复旦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水准提升的通识教育体系将是近期符合复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而戏剧作为结合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艺术,将充分利用校园的礼堂、剧场作为艺术课堂的衍生;同时整合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利用跨学科的优势组建学生戏剧社团,建设具有人文情怀的文科实验室,打造艺术与科学的造梦空间。
复旦的校园戏剧中国话剧的先驱——复旦剧社
回首过往,百年复旦与中国话剧的诞生也颇有渊源。
1907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成立“春柳社”标志着中国话剧的诞生。话剧历来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思政教育的一块阵地。在中国话剧史上,复旦剧社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校园戏剧的源头有“北开南旦”之说,即北方的南开大学与南方的复旦大学。
1925年成立的复旦剧社距今已有93年历史,首任指导老师便是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先生(原复旦外语学院教授)。1930年,“左联剧联”组织联合公演,复旦剧社凭借《西哈诺》的成功上演确立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复旦剧社走出了众多优秀的戏剧家,复旦剧社创始人之一的马彦祥作为中国早期的戏剧家,在抗战爆发后曾担任救亡演剧队一队的队长,为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和中国现代话剧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多年担任复旦剧社导演,毕业于复旦外语系的朱端钧先生后来成为了上海戏剧学院教务长,还有像著名表演艺术家凤子、剧作家丁伯骝等这些从校园剧社走出的非专业戏剧人士后来都成为了中国戏剧的行业精英。
2004年,根据冯艾等人的西部支教经历创作的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成为新千年中国校园戏剧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剧获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金奖。之后,体现大学生服务社区生活的原创话剧《小巷总理》、反映校园足球题材的短剧《4:1》、以大学生航母士兵为原型创作的话剧《天之骄子》、搬演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二世》等作品都连续入围了中国校园戏剧节参演剧目并获奖。其中,话剧《天之骄子》被教育部选送参评当年“五个一工程奖”,话剧《理查二世》成为中国高校首个参演爱丁堡艺术节的业余话剧社团。从2012-2018年,复旦剧社连续三届获得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组一等奖的佳绩。由于近些年复旦剧社在校园戏剧的突出表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将上海市学生戏剧联盟的盟主单位授予复旦大学,并于复旦大学建立“上海学生戏剧实验中心”。
“文教结合”的艺术通识教育理念
随着近年教育部不断发起的“全国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等艺术教育活动,我们不难发现美育教育在人文情怀培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4月发布的《上海市文教结合2018年工作要点》,其中第五条“推进校园大师剧创编与巡演”条目就倡导以戏剧为载体,以各高校大师为典型,以传承大师精神为目的的戏剧创造。选择钟扬老师的事迹作为创作蓝本,不仅考虑到钟老师本人身上可弘扬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楷模精神,而且作为植物学家,钟老师挺进雪域高原采集种子的行动与作为教师培养未来科研人才的壮举构成了独有的浪漫主义创作基调。
精神的传承需要将思想渲染在美学的气质当中,苍白生硬的宣教会适得其反。尽管钟扬老师已不在尘世,但笔者相信天堂里的钟老师一定不愿意看见尘世间因为他的离去而悲伤,所以笔者希望以一种幸福悼念的方式来展现“种子精神”的传承。他不悲伤,不痛苦,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即使被吹散了母体,风也会把他带到下一个家。《种子天堂》这部作品从头至尾都围绕“种子”来映射钟扬老师播种未来的恢弘念想,从“保护巨柏”“取光核桃核”“采集雪莲” “种植红树”“吃猕猴桃”等九场戏的安排,再现了钟扬个人的种子成长轨迹与播种未来的种子精神。这一精神展现了钟扬对学生、科研、人类、大自然的无尽之爱。这份对于全人类未来的崇高之爱,相信会让观众肃然起敬。
文章来源:《种子科技》 网址: http://www.zzkjzz.cn/qikandaodu/2021/0122/816.html